首页 >> 五桠果

胡祖六外资对中国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影响纤维吊带

2022-11-01 10:01:11

胡祖六:外资对中国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胡祖六:外资对中国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2005-12-16 00:14:43 来源:2005年12月15日新浪财经分享到:近几年中国的金融改革,包括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还有金融制度的创新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股权分置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近来高频率曝光的一个术语叫金融安全,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词汇,但是要理解也不是那么简单。我很难把金融安全这个词翻译成英文跟国外的学者交流,我刚才特意问了我的朋友渣打银行的StephenGreen先生,问他金融安全在英文怎么讲。他告诉我,金融安全这个词是很少用的,就是指你家里要有一个收入的保障和稳定的工作养家糊口,但是说到一个国家的体系像金融安全反而会引起很多误解,金融安全这么频频的出现,所以我今天的发言也是想谈谈一个外资对中国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但是为了比较有理性的讨论这个问题,我首先对金融安全做一个定义,我说金融安全就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或者说金融危机的爆发的概率或者风险。

大家知道,一个低效率的脆弱的金融体系,直接会妨碍一个国家稀缺资源合理、有效的分配。从而对该国的经济成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重大的影响,而且一个低效率脆弱的金融体系一旦受到国内外的冲击有可能会导致系统性的信用紧缩、金融恐慌、动摇公众(存款者、投资者、一般百姓)的信心,从而危机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导致经济严重的衰退、引起社会动荡爆发全面的经济危机。

历史一再表明,一个国家尤其是新生市场国家如果金融体系不稳定,就难以享受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因此从进体系稳定性的角度从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角度,关注所谓金融安全的问题是完全有必要的。试想,如果我们的证券公司每天都在大量的拿用零售客户的保证金、违法违规操作,如果我们的商业银行每日都在不断的制造不良贷款,把老百姓的存款化为乌有,这种金融体系不但会没有效率,不能够配置资源,更不会维持经济持续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

所以关心金融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不能以金融安全为名,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市场化、商业化、国际化基本的趋向加以排斥和抵制,有一种意见以为,只有继续强化对银行的国有控股,抑制外资的侵入就可以解决中国银行体系的安全,这纯属自欺欺人,今年关于金融危机的原因、机理和全部机制的学术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与其开放度是成显著的负向关系的,就是把稳定性和不良资产的概率来度量的。

世界上一些最发达的、最稳健、最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恰好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体系,比如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瑞士、罗森堡等等。

而一些经济上最封闭的国家,经济体系也落后、效率最低、效益薄弱,从而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也就最高。大部分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前都曾经长时期的采取了排斥和限制外资金融机构的金融法规和政策、外资参与度,不论是按持股的比例还是按市场份额来恒定。比如说波兰、捷克、墨西哥、阿根廷、韩国等,韩国的经验最有戏剧性,在1997年爆发世界危机前,韩国是世界上最保护本国体系的国家之一,但是1997年底爆发金融危机使韩国从长期的金融闭关中惊醒,从1998年初金大中总统开始改革以后,历届的韩国政府都采取了更开放的政策,外资在韩国的参与度不断上升,今年2005年韩国的钱七大商业银行中有两家分别被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全资的收购,外资的持股比例分别为78%和74%。前七大银行中只有一家是韩国存款保险机构是政府机构KDI持有80%的绝对控股,外资在这家银行的比例只有12%。但是韩国的前七家银行平均外资的持股率是70%以上。

外资大举进入不但没有危机韩国的金融体系,而且通过资本的投入使韩国的金融机构在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内控、风险管理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使大部分的机构在经营上更有效率、在财务上更有保障。

即使2002年期间出现的消费信用泡沫,这种对韩国的银行或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的微小,证明了韩国的金融体系在其开封后抗风险的能力有所加强。

中国金融的脆弱长期以来是对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最大的隐忧,但是我们金融体系脆弱的根源可以追溯至国有产权、信用文化、监管不利等内部制度和政策上的原因,可以说与国际上的因素关联不大,不论是国有银行大量不良贷款,还是目前证券业的普遍财务告急,事实上中国的证券行业除了少数几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以后,几乎没有外国公司参与A股市场、股票、交易。

外资在中国的参与度非常低,近年来中国吸引了150亿美元,外资机构在中国持股不到15%,远远低于市场上其他国家外资持有率的比例。尤其不应该忽略的事实是,银行业在每个国家都是受政府高度管制的行业。

如果说一个经济实力不强的小国,都不那么害怕外资控制和操纵、垄断这一敏感的行业,中国这一高速经济成长与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大国又何需担心引进国际投资会应该中国金融安全呢?我们中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即使外资银行在中国开业,也必须无条件遵从中国的法律和监管政策,何况投资者只是进行少数的股权投资,外资未来对参股银行的实际影响和控制力非常小,因此担忧国际金融资本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实现操纵、控制中国金融体系的不良企图实在是耸人听闻,但是这种体系会真正的损害中国的长远利益,正因为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宏伟胆略,在过去中国成功的实现了对外经济开放,在制造行业吸引了高达50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参股中国的国有企业或者与之合资合作。港资企业、台资企业、韩资企业、日资企业,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向中国制造业转移了重大的制造模式,结果是中国的迅速崛起。

在我们银行改革一套完整的思路中,中国政府非常明智的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这一步棋,并持续促进银行内部的改革,国际战略投资者将能够为中国银行的改革增添和创造价值,在中国建立我们本土的现代化金融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十五期间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形成原因 下一篇:企业研发投入少于收入的10% 风险投资有助创新

木材木方厂家

广州服装货架

废铝价格今日铝价

导播系统

国际集装箱尺寸规格表

友情链接